该领域是利用冶金热力学、动力学,冶金反应工程学等理论为基础,研究钢液及其它金属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高纯化问题、研究真空熔炼过程中钢液与耐火材料的相互作用、研究特定钢种的氧化物夹杂物形态控制和钛夹杂的析出与控制、研究与传统的脱氧剂不同的新型复合脱氧剂的脱氧机理及其脱氧工艺,以及脱氧后钢中夹杂物的变化规律。主要特色有:
(1)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动力学研究、工艺实验、化学分析和物理检验等理论和实验手段,为高纯金属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新工艺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并探索金属高纯化的新途径。
(2)在提高钢水洁净度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控制脱氧产物的形态、数量和尺寸分布,对帘线钢(72A、82A)、弹簧钢和重轨钢等钢种,需要控制氧化物夹杂的形态和数量;对轴承钢、帘线钢(82A)等钢种在严格控制T.O含量的同时还需要控制TiN和Ti(C,N)夹杂的析出;对管线钢需要在深度脱硫的同时,使钢中形成亚微米、纳米尺度的高度弥散分布的高熔点氧化物夹杂,获得细化的晶粒组织,达到高强度、高韧性、高焊接性能等指标。这是目前钢液纯净化冶炼需要解决的冶金学前沿理论与技术问题-氧化物冶金。
(3)通过对铁水“三脱”预处理和钢水RH-KTB、LF/VD真空精炼的理论研究和工艺探索,实现在大生产条件下钢水深度脱硫、脱磷、脱碳和脱氧。
该研究方向的骨干成员长期从事金属纯净化理论与工艺、真空熔炼理论与工艺、夹杂物控制与检测、氧化物冶金等方面的研究,能够把握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动向,研究内容处于前沿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历和教学经验,学术思想活跃,学风严谨、理论基础扎实和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该领域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近年来分别承担或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教育厅科技计划等纵向科研项目12项,还承担了30多项来自宝钢、武钢、湘钢、涟钢、邯钢等大中型钢铁公司的研究课题。在镁基铁水高效脱硫剂、高合金钢脱磷、超低氧条件下钢液深度脱氧机理、轴承钢和弹簧钢超低氧精炼、高碳帘线钢氧化物夹杂成分和形态控制、高级别管线钢氧化物冶金技术、耐候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行为、CSP夹杂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地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0篇。研究成果获得同行好评,成果转化率在90%以上,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对钢铁材料纯净化熔炼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对非金属夹杂物以及钢材微观组织的精细控制,可以赋予钢铁材料新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改善或拓展钢种的应用性能和应用领域,创造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